最近看了两组特别有意思的讨论,一组大概是“为什么癌症一发现往往就是晚期?”,一组是“中医的恶有哪些?”这些话题下面的评论,才是最有意思的。基本上每个人都现身说法,指出别人的观点有哪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。激动之处,评论区还爆发了骂战。但最后的结果就是,谁也说服不了谁。现实中的人们,该相信什么还是相信什么,该干嘛还干嘛。
这跟水产养殖行业有点类似。话题就可以换成”为什么虾病一旦发现就无法挽回?“,”抗生素有哪些副作用?”同样能赢得激烈的讨论。在一些视频的评论区,一个新科技产品可能会招来无数人的羡慕,也可能招来质疑和讽刺。
自从纯氧溶氧器面世以后,来自很多方面的声音,我们都在听取。有人质疑产品功率虚标的,有人说纯氧利用率的,有人说故障率的。更多的人集中在价格上,觉得价格过高。我就从几个水产技术上举几个例子来从侧面说明一下这个问题。
就拿水体溶氧来说事。很多人说某家的设备出水溶氧可以达到30ppm; 蓝灵也不是没做到这么高的出水溶氧,在纯氧溶氧器的出水口,溶氧检测结果就有37ppm。关键是,这个数值有意义吗?这个设备针对的是大水体的水产增氧,最终的效果是以总水体的溶氧增加为准的。出水溶氧值跟流量、氧气纯度等因素都有关系。
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,很多人都会理解成,水体溶氧越高越好。溶氧越高,水产养殖的密度就越高,效益就越高。
水体溶氧有点象人体的血糖,不是越高越好。血糖高了人容易得糖尿病,溶氧太高了鱼虾容易得气泡病。
如何保持并控制水体溶氧的水平,这才是重点。保持水体溶氧需要对溶氧进行实时监测,新加入的氧气的量应与鱼虾和水体COD消耗的速度相当,则溶氧在合理水平。控制就是在有效保持的情况下,如何让溶氧水平更加稳定并节省成本。
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投喂。大多数情况下,人们总爱尽量多投料,以期获得最大的成长速度。使效益最大化。但往往适得其反。近几年的客户反馈中,有不少都是由于投喂量过大导致的。鱼虾的消化能力有一定的上限。即使加了一些益生菌拌料,它的消化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。多投料会让鱼虾一直处于饱腹状态,胃肠功能负担加重,最后消化系统出问题。所以一些有经验的养殖户都会让鱼虾“八成饱”,这其实是一种特别符合自然规律的养生做法。
循环水养殖兴起后,很多人十分关注养殖密度。总认为一套设备如果足够好,密度就可以无限提高。理论是是这样子。但实际上呢,高密度就意味着高风险。同样的一个池子里,有10斤鱼,和10000万鱼,它的风险是不同的。因此,只有当水处理、养殖技术都有了保障的情况下,高密度养殖才得以顺利进行。这几年,“小马拉大车”最后导致翻车的循环水养殖案例有很多。客户想着预算超标了就压缩一下预算,供应商想着,国外专家都说没事了一定没事。大家一起幻想着,增加一台1000元的设备就能为今年的养殖带来1000万的收益。最后的情况就很容易一地鸡毛。
我跟客户们沟通的时候,经常说一个预防为主的理念。所谓“上医治未病”。水质调节是水产养殖的基础操作。如果这一关没做好,等病害爆发,往往就已无力回天。所以,高手往往是坚持对水质进行检测、分析。在问题未出现之前就已把它杜绝掉了。
我们经常说,水产养殖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技术。就象上手术台给人做手术,事关重大,专业要求高。不是随便一个人培训5分钟就可以上台操刀给人做手术的。有句话说得好,只有你足够努力,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。水产养殖是一个吃技术饭的行业,只有经过大量的学习、实践。系统掌握相关的技术,才能提高总体的成功率。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,我们都有对应的预案,可以从容应对。这就是所谓的“无招胜有招”
联系人:李家克
手机:13560241557
电话:020-22921925
邮箱:1291544875@qq.com
地址: 广州市越秀区三育路23号第(2)栋2楼Y2012